信息存储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学术动态】

博士生姜聪的论文被会议DAC 2025录用

实验室博士生姜聪的论文“Generalizable Lithographic Hotspot Detection Using Asynchronous Meta-Learning with Only One Shot”被IEEE/ACM Design Automation Conference (DAC’25)录用。随着制造工艺的发展,芯片设计版图的规模越来越大,且特征尺寸急剧缩小,导致传统EDA在版图优化方面面临挑战。基于深度学习的光刻热点检测成为先进制程中对超大规模芯片版图实现快速、准确光刻热点检测的关键技术。然而, 现有光刻热点检...

2025-03-20 12:38:14 阅读
查看更多

博士生姜聪的论文被期刊TODAES录用

实验室博士生姜聪的论文“LithoExp: Explainable Two-stage CNN-based Lithographic Hotspot Detection with Layout Defect Localization”被IEEE/ACM Transactions on Design Automation of Electronic Systems(TODAES)录用。在芯片设计制造流程中,光刻热点检测是保证芯片制造版图与设计版图内容一致的关键技术。当前光刻热点检测模型普遍沿用原始深度学习的训练范式,自动探索芯片版图布局关键特征的提取方法并用于热点检测...

2025-03-20 12:33:13 阅读
查看更多

博士生亓文杰的论文被期刊TACO录用

新兴的分区命名空间(Zoned Namespace,ZNS)为主机提供细粒度的、性能可预测的存储管理。ZNS将地址空间组织成由固定大小、顺序写入、不可覆盖的块组成的Zone,使其适用于日志结构文件系统。然而,实验分析表明,ZNS的写约束带来了文件同步开销。首先,数据块的异地更新需要对文件元数据块进行频繁的小修改,以记录最新的逻辑块地址。其次,一些文件(如数据库的WAL文件)经常执行小的同步写操作,其I/O大小通常小于逻辑块。这...

2025-03-20 12:29:33 阅读
查看更多

博士生董超的论文被会议SIGMETRICS 2025录用

在大规模信息系统中,存储设备的性能不断提升,而工作负载的规模和访问特征也在持续扩大。这种增长在并发吞吐量方面给缓存和存储层次结构带来了巨大压力。然而,现有的缓存淘汰策略通常依赖于粗粒度锁机制和复杂的数据结构,难以提供足够的并发吞吐量。信息存储与光显示功能实验室博士生董超,在王芳教授的指导下,提出了一种名为 Mobius 的无锁缓存淘汰方案设计,该方法优化了缓存的并发吞吐量,降低了缓存操作的延迟,同时通...

2025-03-19 17:02:48 阅读
查看更多

硕士生石玉洁的论文被会议Cluster 2024录用

非易失内存拥有与传统内存近似的低访问延迟,同时保证系统掉电后数据不会丢失。为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现有的安全非易失内存系统需要额外的完整性机制,引入额外的安全元数据。系统崩溃或断电时,缓存中的最新安全元数据会丢失,导致数据与安全元数据以及安全元数据之间的数据不一致,最终导致系统重启后无法正常运行。为了解决数据不一致问题,信息存储与光显示功能实验室硕士生石玉洁在华宇教授的指导下,提出了一种用...

2025-02-18 10:18:31 阅读
查看更多

博士生莫宇轩的论文被会议EuroSys 2025录用

为了减轻内存开销并减少关键路径上的数据移动,一种计算和空间效率高的学习索引有望提供高性能,并对传统索引结构进行补充。然而,在动态工作负载中,由于新插入项的数据放置效率低下和密集的锁争用,学习索引会导致性能下降,可扩展性差。此外,模型的重新训练耗时且阻塞,影响了索引操作的性能。为了满足动态工作负载和高效重训练的需求,信息存储与光显示功能实验室博士生莫宇轩在华宇教授的指导下,提出了一种高度可扩展的...

2025-01-15 19:50:37 阅读
查看更多

硕士生杨雨鑫的论文被会议ICDE 2025录用

学习型索引技术作为传统索引结构的有力竞争者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研究。该技术利用静态的学习模型来拟合排序数据的分布,并通过模型对键值对位置进行预测,展现出了卓越的查询速度。然而,在并发插入场景下,频繁的重训练开销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习索引性能。尽管已有研究通过引入稀疏插槽和增量缓冲区来减轻这一问题,但是学习型索引在高并发读写场景下的性能仍未达到预期。为了提升学习索引在并发读写场景下的性能表现,信息存储...

2025-01-13 13:30:38 阅读
查看更多

博士生干创的论文被会议FAST 2025录用

纠删码(Erasure Code)被广泛部署在分布式存储系统中来保证数据可靠性,同时降低存储成本。最小存储再生码(Minimum-storage regenerating codes, MSR码)是修复理论最优的纠删码,它能在保证最优存储效率的前提下,最小化修复带宽开销。当前对于编码理论和系统领域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系统(Systematic)MSR 码,系统MSR码存储的条带中会保留原始数据块以便系统直接访问。然而,现有系统MSR码会将数据块分成许多小的分片,在修...

2025-01-06 16:15:32 阅读
查看更多

博士生陈梦雷的论文被会议FAST 2025录用

如今GPU已被广泛运用于各种领域,如人工智能应用、数据库和科学计算。高效地管理海量数据对于GPU应用十分重要。然而,GPU应用需要借助CPU来管理数据,会导致高昂的数据传输开销。具有持久内存的GPU系统(GPM)允许GPU应用直接以字节粒度访问持久内存。哈希索引具有常数级的单点查询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于实现高效的数据管理。然而,现有的哈希索引由于对线程束(warp)无感知、高开销的一致性保证以及GPU和持久内存巨大的带宽差...

2025-01-04 22:51:37 阅读
查看更多

博士生丁波的论文被会议DATE 2025录用

持久内存(Persistent Memory, PM)因其低延迟和数据持久性,成为下一代存储技术的理想选择。然而,传统的块设备 I/O 软件栈冗长,限制了 PM 的访问效率。现有的解决方案大多采用内存映射(MMIO)的方式来访问 PM,虽然能缩短 I/O 路径、提高性能,但在多进程环境下,现有基于 MMIO 的文件系统面临诸多挑战,如重复缺页中断(每个进程访问 PM 需单独映射,导致成倍的缺页中断开销,且页表内存占用大)和多进程不一致性(进程对 ...

2024-12-16 17:27:37 阅读
查看更多

分享文章

Share

最新发布

Latest